日語發音中【清音】、【濁音】之分辨。
~ 舉 たちつてと 與 だぢづでど 為例。
以下分享一個日語發音的心得,
叫做【清音】、【濁音】之分辨。
在台灣,
由於這一、二代的人所受的是華語(Mandarin Chinese)教育,
而以北京語為基礎的華語之中幾乎失去了清音與濁音的分辨,
而改以【送氣】或【不送氣】作為分辨,
但台語中,仍然有豐富的清濁之分辨,
因此只用華語不用台語的台灣人,
在學習日語時,
往往無法分辨日語當中這個重大的語音特徵。
要說明以下這些觀念,純文字的敘述對我來說有點困難,
需要搭配有聲音的影片來說明。
華語中,ㄅ和ㄆ的差別是【不送氣】與【送氣】。
台語中, 【爸】=[pa], 【拍】=[pha] 也是 【不送氣】與【送氣】的差別。
而台語中,【爸】=[pa], 【肉】=[ba] 就是 【清音】與【濁音】的差別。
其中,
【不送氣】與【送氣】照字面上的意義理解即可,
但 【清音】與【濁音】這兩個詞就有點難搞了,
這是漢語傳統音韻學的名詞,大概是【清澈】與【混濁】吧。
(還是很抽象,那就Google一下吧)
查一下Wikipedia,
它會告訴你就是 (unvoiced) 對上 (voiced)
翻成中文就是【無聲】 對上 【有聲】。
然而,這2個詞,坦白說,危害甚大!
因為它幾乎誤導了這一代台灣人的外來語教育,
因為我這一代的中學英文老師,
都教我們
P=ㄆ=【無聲】
B=ㄅ=【有聲】
然後還當場示範給我們看(或聽)
你看:
[ppp]=[ㄆㄆㄆ],沒聲音。
[bbb]=[ㄅㄅㄅ],有聲音。
還同理可證,
[ttt]=[ㄊㄊㄊ],沒聲音。
[ddd]=[ㄉㄉㄉ],有聲音。
[kkk]=[ㄎㄎㄎ],沒聲音。
[ggg]=[ㄍㄍㄍ],有聲音。
(挖嘞烏魯木齊咧 !@#$%^&*...............)
首先,我要向大家報告,這樣的教法,
真是誤導了我們這一代人的外語發音學習。
起先是英語,隨後連日語也遭殃了!
這其中的起源就在於,
unvoiced=【無聲】並非「沒聲音」
(沒聲音你怎麼聽得到),
而是發此子音的那一個【小片刻】,
【聲帶無震動】,
當然,與其對比的,
就是 voiced=【有聲】= 【聲帶有震動】
這個 發子音的小片刻
【聲帶無震動】與 【聲帶有震動】,
坦白說的確很難示範,
近年來,透過電腦語音軟體的頻譜分析,
可以得到較好的說明,
容我稍後再以電腦語音分析軟體說明。
在這裡,先以語言實例來看。
當然,英語中的 [p] (像 pig, speach) 確實 是 【無聲】,
而 日語的 [p]=【ぱ】行,也是 【無聲】。
然而華語的 ㄆ 與 ㄅ,通通是【無聲】!!
他們之間的差別是【送氣】vs 【無送氣】!!
也就是發子音的小片刻,【有明顯氣流送出】vs 【無明顯氣流送出】
華語在這裡,並無發音為【有聲】的音素。
只有把台語加進來,
我們才會了解何謂【無聲】vs【有聲】
台語的 [pa]=【爸】,[ba]=【肉】才是 【無聲】vs【有聲】的差別。
也就是說,有聲vs無聲,有氣vs無氣,是2種不同維度的概念,
但以華語為主體來舉例的發音教學,全給我們誤導了。
好吧,你可能已經腦袋打結了,
先讓我小結一下:
##### p/b ####
@華語
無聲、 有聲
無氣 ㄅ 「X」(純華語找不到例子)
有氣 ㄆ
@English
無聲、 有聲
無氣 s[p] [b]
有氣 [p]
@日本語
無聲、 有聲
無氣 いっ【ぱ】い 【ば】
有氣 【ぱ】
@台語
無聲、 有聲
無氣 [pa] 【爸】 [ba]【肉】
有氣 [pha]【拍】
同理可證:
##### k/g ####
@華語
無聲、 有聲
無氣 ㄍ 「X」(純華語找不到例子)
有氣 ㄎ
@English
無聲、 有聲
無氣 s[k] [g]
有氣 [k]
@日本語
無聲、 有聲
無氣 いっ【か】い 【が】
有氣 【か】
@台語
無聲、 有聲
無氣 [ka] 【甲】 [ga]【牙】
有氣 [kha]【卡】
再同理可證(但有小誤差):
##### t/d ####
@華語
無聲、 有聲
無氣 ㄉ 「X」(純華語找不到例子)
有氣 ㄊ
@English
無聲、 有聲
無氣 s[t] [d]
有氣 [t]
@日本語
無聲、 有聲
無氣 いっ【た】い 【だ】
有氣 【た】
@台語
無聲、 有聲
無氣 [ta] 【搭】 [da]【X】(台語亦無此音,最近似 【拉】)
有氣 [tha]【塔】
講到這裡,你有沒有有所覺醒或者有所幻滅!
蛤!
本当に?
以上是預備知識,以下才正式進入今天的主題。
(蛤!你的預備知識未免講太多了吧!)
- 送氣清音 不送氣清音 不送氣濁音
- た た だ
-
- ち ち ぢ
-
- つ つ づ
-
- て て で
-
- と と ど
- ち ち ぢ
- || (這2個幾乎無差別)
- す (x) ず
- つ つ づ
- || (這2個幾乎無差別)
- し (x) じ
- 下文( ) 中的羅馬字是2006年台灣教育部公布的「台灣羅馬字」,
很像日語所用的羅馬字,但似乎較精細。
詳細定義參考 google 搜尋 「台灣羅馬字」
- 下文【】中的漢字請用「華語」發音,不要管四聲。
- 送氣清音 不送氣清音 不送氣濁音
- た(th-a)【塔】 た(t-a)【打】 だ(d-a) 「華語、台語似乎找不到此音」
-
- ち(tsh-i)【七】 ち(ts-i)【機】 ぢ(dz-i)【字】(台南腔之台語)
- || (這2個幾乎無差別)
- し(sh-i)【西】 じ(z-i)【字】(台南腔之台語)
-
- つ(tsh-u)【此】 つ(ts-u)【資】 づ(dz-u)【ㄖ】(不卷舌)
- || (這2個幾乎無差別)
- す(s-u)【斯】 ず(z-u)【ㄖ】(不卷舌)
其中,我個人認為最困難的是:
だ(d-a) 「華語、台語似乎找不到此音」。
最近似的也許是【拉】= [la]。
但是一般會認為 ら=【拉】,
所以我們如果調整一下 ら=[ra] 把舌頭稍微捲一下,
不要讓ら=[ra] 直接等於 【拉】= [la]
那麼就可讓 だ(d-a) 約等於 【拉】= [la]
- 立った
- たった
- tha-t-ta
-
- 只今
- ただいま
- tha-da-i-ma
-
- 頂く
- いただく
- i-ta-da-ku
- 父親
- ちちおや
- tshi-tsi-o-ya
- 縮める
- ちぢめる
- tshi-dzi-me-ru
- 突っつく
- つっつく
- tshu-t-tsu-ku
- 続く
- つづく
- tshu-dzu-ku
-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